今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门独立课程。
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我市着眼劳动教育与思政德育、体验教育、家校共育相融合,各校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为“双减”助力。

海口市长滨小学学生在课上制作中草药饮品。(学校供图)
挖掘课本中的劳动元素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海口部分学校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
“Today I'm going to make a hot dog……”海口市康安学校英语教师王香男根据课本中的一个话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制作热狗。学生们不仅兴致勃勃地制作出了美味的热狗,还学会用英语介绍制作的食材和过程。
在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该校七年级英语学科《海南美食荟萃》项目化学习以海南特色美食为切入点,结合“五育并举”视角,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并以信息科技赋能,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将“Student's Food Making”主题带进英语课堂。
学生们通过精心准备、小组合作,积极展示,及时反思,尝试把学习单上的文字变成实物,制作出五花八门的菜品。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英语学科《海南美食荟萃》项目化学习,不仅鼓励同学们学会做饭的技巧,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借力实践基地开发课程
据了解,海口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在中小学校内和周边新建、改建劳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基地和各类工厂、农场等社会资源,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
6月17日上午,海口市长滨小学副校长蔡英甫在校内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为学生们上了一堂中草药文化田园课。课上,三年级(4)班学生以“中草药代言人”的身份,介绍各类中草药。孩子们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经过剪草药、热水冲泡、冷却、加工、装饰等步骤,动手制作了薄荷奶茶、千日红花茶等饮品。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加,学校利用这些时间大力推进劳动教育。”长滨小学校长王先云表示,学校充分开发校园资源,打造出蔬菜园、中药园、百果园等3个劳动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收获的快乐、学会珍惜劳动的成果。
作为劳动实践课程,海口市西湖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则到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学习蛋糕制作。“大多数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都能买到制作好的蛋糕,但他们并不了解蛋糕的制作过程。”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教师邱引姑介绍,本次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新技能、开阔视野,更是他们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让职业启蒙课堂成为每个孩子“梦开始的地方”。
亲子互动培养劳动习惯
家庭是育人的重要阵地之一,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布置个性化的亲子劳动作业,让家长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培养其劳动习惯。
五一假期,琼山区椰博小学举行了“争当劳动小能手”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居家进行劳动,将自己的卧室收拾干净,还帮助父母做家务。“之前洗衣服都是用洗衣机,自己动手洗衣服后,才知道妈妈的辛苦。”三年级学生陈义文说。
龙峰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劳技课中“家政类内容”,将做家务与感恩情感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
龙岐小学不仅组织学生在家劳动,还鼓励孩子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利用家里的废弃物品,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小盆景。龙岐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让家长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区劳动任务。 (记者 王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