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们宣誓成为“绿色守护者”。伍凤妹 摄
探索湿地奥妙,保护琼山湿地,助力绿色校园和自贸港湿地城市建设。11月3日,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之湿地科普知识走进琼山第十一小学。活动通过湿地科普小讲座、原创自然游戏、自然笔记小课堂、主题图片展等丰富的形式科普湿地知识,培养学生亲自然、亲湿地的意识。

学生们在合作完成湿地拼图。伍凤妹 摄

科普湿地知识讲座。伍凤妹 摄
“如何判断湿地?水稻是湿地吗?”在主题图片展处,孩子们跟着松鼠学堂的志愿者学习湿地知识。湿地是什么、湿地的作用有哪些?为什么保护湿地?结合身边的例子,志愿者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互动思考。活动现场,让记者尤为注意的是,自然游戏中的“种子哨子吹起来”环节,游戏素材选用的是海南常见的橡胶籽,通过使用回形针等小工具,挖空橡胶籽里边的种子,就可以做成一枚简单的植物种子口哨。

学生现场感受用望远镜观鸟。伍凤妹 摄

参观湿地图片展。伍凤妹 摄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师,大自然也是最好的教材。在地文化很重要,琼山的小朋友要先熟悉琼山区的湿地。”松鼠学堂志愿者杰克说,自然教育最重要的是尽量不让老师花钱买素材,通过充分利用海南的本地资源,用身边的自然物品来做最自然的事,比如用不同树叶拼成一幅画、用种子来做乐器等,让小朋友亲身感受到自然的美丽。
日前,琼山第十一小学荣获“国际湿地学校”称号。那么该校如何开展湿地教育?据琼山第十一小学副校长秦晓梅介绍,湿地教育,重在细化湿地课程。学校一、二年级以活页课程为主,教材为学校自主编写的口袋书,以四季为线索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湿地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三至六年级以教材课程的学习为主,教材依托《家在红树林》一书,主要以认识湿地为主,学生将围绕家门口湿地走廊进行“徒步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活动合照。伍凤妹 摄

本场活动是琼山区教育局系统今年湿地进校园的首场活动。伍凤妹 摄
据了解,琼山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该区教育局以琼山十一小学、琼山十二小学为代表,依托当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带领孩子和老师们走进湿地、认识湿地,树立学生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的理念,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提升家长、朋友以及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目前,两所学校都获得了“国际湿地学校”荣誉称号。据悉,本场活动是琼山区教育局系统今年湿地进校园的首场活动。接下来,科普湿地知识活动将继续走进琼山区其他学校。(海口网记者 伍凤妹)